隨堂筆記:馬諦斯Matisse

http://issue.udn.com/MATISSE/know_life.htm
大樸說我是領有番仔國護照的子民。
不否認自己很容易因為喜歡一幅畫或一本書,就會一路想“找“下去。

MATIS

像前兩年就從克利的畫到“克利的教學手記““克利的日記“,
沿著可循的方向尋找畫家創作的心路歷程
(我不喜歡假他人之手的傳記,日記比較真實)
很喜歡克利黯沈曖昧中隱隱若現的精彩色調,
也因為在“克利的日記“裡有一張老照片,
發現畫家的畫室和體會「好畫就是好畫,跟大小絕對沒關係」
於是開始畫2號的小幅畫作....

最近一直無法忘記在費城美術館經典展中經驗的“馬諦斯“
所以又開始做“追星族“了。

果然是領有番仔國護照的人。
馬諦斯作品欣賞:
貝勒島之懸崖--有莫內印象派味道
1896到1997年間,馬諦斯在 貝勒島四處寫生,並以貝勒島的懸崖、海景、港口、城堡為題,創作一系列油畫。某些畫作很明顯選擇和莫內的名畫同一地點,或刻意模仿莫內的手法、筆觸。
馬諦斯經由印象派接觸到純色、個別獨立的筆觸等現代繪畫的要素,對其早期的藝術生涯有顯著的影響力。
紅褲
移居尼斯、訪雷諾瓦,裝飾性風格--人像與風景


穿灰褲子的奧
馬諦斯於1917年12月遷居至尼斯。從此,除了幾次短暫地在巴黎停留和在法國境內一些地區或出國旅遊外,馬諦斯一直定居尼斯。

他前往住在尼斯附近的康年鎮(Cagnes- sur-Mer)拜訪雷諾瓦,年歲已高的雷諾瓦對他日後的影響相當顯著。
他最好的作品也都來自於這種突破傳統繪畫的自由力量。馬諦斯以一位已經完全拓展出自己藝術觀念的大師身分來回歸傳統,因此,他在二○年代創作的風景畫、人像或後宮女奴系列,就像是一次次為考驗馬諦斯的理論系統的正確性而做的辯證。
馬諦斯於1916年遷居法國南部,在此創作出眾多作品,現今都收藏於尼斯的馬諦斯美術館。

「符號的創生」--對人物畫情有獨鍾
「我最感興趣的,既不是靜物畫,也不是風景畫,而是人物畫。
  最能容許我表達我從生命獲得,可稱之為宗教情操的,就是人物畫。」
從馬諦斯的自述中,可以了解他對「人」情有獨鍾,每一個人臉上 特殊的、深刻的表情,是最吸引他創作的因素,當他創作一件肖像時,他總是從冥想一張臉給予他最初的情感衝激開始,並依循最主要的感覺引導,但他不在乎人體 解剖學精確的輪廓,而在體現人的根源。

1939年馬諦斯談及自己的畫,說它由「情感的線條」來塑造「白色紙張上的光線」
當時他自認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掌握線條了,
他的素描純化到僅以線條來闡述「人」與「事物」之生命
 
1940年代,他在「畫樹」這個主題上,深入探討樹葉與周圍留白之間比例的關係
畫樹遂達成其「佈白」構成的精練境界,藝術家活進了樹的生命裡,
所畫的樹已成為藝術家心裡的樹,成為樹本身生命的符號。

「再生」晚年成就在超越影像典型概念-- 
  純粹的裝飾
馬諦斯晚年,有兩項重要的成就:一是素描,一是剪紙。
馬諦斯在1941年因十二指腸癌動大手術,病癒後,他有種「再生」的感覺。
每活過一年,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意外的禮物,令他產生了一種交織著自由、力量與緊迫的複雜感受,這種感覺很明顯的出現在他最後幾張壯麗但脆弱的剪紙作品裡。
對馬諦斯來說,油畫和素描是自主的表達媒介。
馬諦斯晚年的創作大大地超越了影像典型的概念,卻又從未失去對造型最嚴格的要求。


 擲刀的人(爵士系列)
馬諦斯晚年有三個特別重要的系列作品。
第一是為爵士(Jazz)所做的版畫,他用顏料塗色在紙上,再以剪紙的方式進行創作系列拼貼畫,1947年交由出版商帖喜雅德(Teriade)以鏤花模板印製出版。

Let's Dance!讓我們一起跳舞吧!
馬諦斯接受俄羅斯收藏家史楚金(Shchukin)委託創作兩幅大畫《舞蹈》和《音樂》,
馬諦斯先後完成了兩個版本的《舞蹈》,現在一幅藏於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,稍晚完成的另一幅則為聖彼得堡冬宮的藏品。有趣的是:史楚金起初拒絕接受這幅作品,最後他還是把畫掛在莫斯科的家中。
據說馬諦斯構思此畫的靈感,得自他在科利烏海岸見到加泰隆尼亞漁夫粗獷原始的「沙達那」圓圈舞。馬諦斯強調力量的表現與運動的韻律,《舞蹈》描繪五個裸女歡跳狂樂,前景二舞者以對角線構成,兩人的手脫開,顯出牽引與乖離的緊張,將視線引向畫面另一端,又集中至中心的躍動效果。
《舞蹈》代表了馬諦斯藝術的輝煌成就,馬諦斯的老師莫荷曾對他說:「亨利,你是為簡化繪畫而生的。」在《舞蹈》中,莫荷的預言已獲得應驗。
舞蹈
馬諦斯以簡練的線條賦予畫中五名舞者無限巨大的能量,她們攜手如痴如醉的共舞於小丘草地,形成一個有力的橢圓形,歡愉激越的樂音彷彿自畫中傳來;橢圓形右傾暗示了舞者順時鐘的舞動方向,也凸顯了舞者的激情。最左方的舞者和 右側的舞伴之間有個小縫隙,右舞者延展身軀以便碰觸舞伴,這種嘗試致使她的身軀變形了;此種變形更添畫作的動感和表現力。
全畫僅用四種色彩表現——天空的藍、地面的綠、裸女的紅、歡狂舞者輪廓線的褐色。
馬諦斯說:畫藍色並不代表天空,畫綠色並不代表草地,色彩如同音樂的和音,用色不在量多而要善用色彩相互調和的關係,才能表現繪畫的張力之美。 
舞蹈一畫將裝飾性與舞者軀體融合於一,展現了生命的活力和喜悅;馬諦斯用畫筆釋放舞者的軀體於全然的自由。

音樂是馬諦斯繪畫世界的重要元素
對馬諦斯而言,繪畫和音樂是相輔相成的。
他曾說: 「音樂和色彩,無庸置疑的恰恰是共通的。兩者的目標一致。七個音符,以最些微的變化,足以產生最偉大的創造;視覺藝術不也正是如此?」
「當我將色彩組合在 一起時,色彩似乎就形成了一個和弦或色彩的和諧,就像是音樂的和弦或和諧。」由此可知,色彩與形式的和諧與音符的和諧,有著相互的關聯:一幅畫作就像是音樂的樂譜;畫家調色盤就像是作曲家的七音階。
1930年代中期,馬諦斯在繪畫中更為講究人物與空間的平衡與和諧。
1939年完成的作品--《音樂》,顯示他利用紅、藍、黃等基本色彩的表現力,加上白色和其他明亮的色彩,塑造奔放和諧的畫風,同時畫中人物經蓄意的安排,充滿裝飾味道。
除了作畫,馬諦斯也會演奏小提琴,他的妻子彈鋼琴、小孩也都各自擅長一種不同的樂器;馬諦斯還作了幾幅家人彈奏樂器的親密場景。
馬諦斯渴望自己的藝術是均衡而純淨的,既不紛擾也沒有痛苦。
「我希望疲倦的、潦倒的、工作過度的人們,當他們站在我的畫作之前,能夠感受體驗到平和與寧靜的滋味。」這幅畫作正給予觀者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和諧感。
然而當馬諦斯試圖透過畫作為人們帶來寧靜和諧,現實生活中的他卻歷經家庭的紛擾,他與妻子阿媚麗情感不睦,就在完成《音樂》這一件作品時,兩人正式分居了。
最有名的色紙剪貼作品,應該算是馬諦斯了
依卡

他用剪刀創造的植物世界,色彩鮮艷,造型簡單、有趣,充滿動感,使人感受到他對生命充滿樂觀的精神。
本來馬蒂斯只用油彩畫畫,後來他發現了色紙。他先用色紙做出佈局,再開始畫。剪刀能剪出千變萬化的圖案,線條簡單有力、色彩鮮艷明亮。
馬蒂斯真正剪紙是在年紀較大時。
有一次開刀,身體復原其間,只能做一些不吃力的工作,像畫素描或剪紙, 才發現剪紙比繪畫的趣味性。
馬蒂斯的剪紙看起來很簡單,變化卻很多。紅色、橘色、藍色的樹葉、果實、美人魚、鸚鵡,像是一首大自然組區曲;同樣簡單的線 條,也可以變化充滿漩渦、動感的海洋。
他說:在剪紙的過程裡,並不知道要剪出什麼,只是完全信賴我的手,當我剪出一隻鸚鵡時,我覺得自己就變成那隻鸚鵡了。剪紙使他重新找到了自己。


《旺斯教堂》--展現大師藝術理念
《旺斯教堂》是馬諦斯一生藝術理念的綜合呈現與成果,並視為「傑作」。1947年至1951年,一手包辦了這座教堂所有的設計,乃至十字架、祭器及神父在彌撒儀式中所穿著的聖袍。
馬諦斯強調:「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建築內,展現一種無限空間的印象」
以馬諦斯的風格完成的小教堂猶如劇場,它是個開放的舞台,既有活力又不花稍的裝飾,由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力量架構而成。就像他說過的:「每個人都能懷抱希望。」

 《旺斯教堂》(La Chapelle deVence)是馬諦斯藝術生涯的綜合體,他將理想充分且具體的發揮於教堂有限的空間中,馬諦斯說:「對我而言,這個小禮拜堂是我一生勞動的最高成就。」
由多明我會修女所主持的旺斯教堂,位於馬諦斯住處的附近。一位曾於1942至1943年在里昂醫院照顧過他的護士──現為教堂的修女莫妮可.布吉娃1947年前來拜訪,請教有關教堂彩色玻璃的設計問題。原本馬諦斯只是提出建議,但這項具挑戰性的工程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而全心投入,前後花了四年完成教堂建築和室內陳設。
馬諦斯不但設計教堂建築、選擇材料、室內陳設,還設計禮拜儀式用具、耶穌受難像、銅製燭台、聖體盒、聖 龕、以及廿二款的聖袍與十字褡等聖品。在聖壇上的青銅十字架,薄而優雅,是他的最後一件雕塑,也是最抽象的。馬諦斯在教堂內大量運用彩色玻璃,讓光線得以 流洩進入;當陽光穿過藍、黃、綠三色的鑲嵌玻璃,在教堂的深處產生光亮與和諧、生氣勃蓬的感覺。色彩和光線將人的心靈引導趨向自然,就像是沐浴在法國南方 的陽光、藍天和碧海之中。


馬諦斯也將剪紙的手法應用於彩繪玻璃的製作。
「生命之樹」是一株有特色的信仰之樹,滿布針刺、形狀橢 圓、根莖粗大,上面開著黃花;這面彩繪玻璃給人的感覺像是兩塊繽紛的布懸掛於角落,帶領觀看者進入色彩的花園。馬諦斯曾經解釋,選擇黃、藍、綠三種色彩是 為了表面效果的不同。黃色玻璃因為粗糙不平,呈半透明狀,拘住了觀者的精神,留在禮拜堂的內部,形成某種空間的前景,而藍色和綠色玻璃則透明清晰,具有壯 麗之感,使教堂具有靈性;教堂空間有限,但馬諦斯銘刻了一種不為物體限制的精神空間。


馬諦斯 ─ 野獸派的大師(一)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b5wYipqYEQ3Yj8JNQxwSbA--/article?mid=62&prev=63&next=35&l=a&fid=29
馬諦斯 ─ 野獸派的大師(二)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b5wYipqYEQ3Yj8JNQxwSbA--/article?mid=63&prev=65&next=62&l=a&fid=29


參考資料來源:
一、國立歷史博物館
二、聯合報系相關報導
三、富邦藝術基金會
四、西洋美術辭典
五、藝術家雜誌



No Response to "隨堂筆記:馬諦斯Matisse"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