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.祭

上星期.兩顆牙不見

今天.又三顆牙被拔

一顆  一顆  牙  

離開自己


兒子打電話回來

說著   說著

我才發現自己竟然有些音

發不出來了

(至少在新的冒牌牙齒出現之前)

有些音

自己完全沒辦法發音

原來六十幾年來

很多覺得稀鬆的事

其實需要很幸福

才能擁有

好朋友的八十歲媽媽曾經感概地說:

做小孩子真好

什麼都是真的

年紀大了.老了

什麼都是假的⋯⋯



想到媽媽

想到婆婆

想到自己   當女兒   當媳婦

那麼自以為是

那麼不體貼

舌頭頂不到牙.發不出聲的那一刻

想哭


傷口    冰敷很快就會好

可有些事

只能在自己走到那一步

才能明白


想好好擁她們入懷

卻只能在此藉文字發抒


明天是端午節

曾經是婆婆的農曆生日

今年很巧

竟然是婆婆也是女兒的生日

想在這裡說:

我愛妳們!
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《2016-04-24更生日報   四方文學》

牙.祭◎梁淑爰

小時候,總愛坐在小板凳仰望阿公。
 
藤椅上的阿公看不到牙,兩唇微微開合吞嚥口水、似笑非笑,像減肥過度的彌勒佛。小時候,也愛牽著阿公逛街,喜歡認識的人跟阿公打招呼後總會說:「沒牙棟,你這個細漢查某孫,真乖!」 

「牙」便成為童年記憶中鮮明的最初影像跟名詞。 

媽媽生了七個女兒一個兒子,我是那所謂的七仙女。沒有仙女棒的仙女幫不了肚皮鬆垮、年紀不太老就上下裝滿假牙的媽媽。 

媽媽漸老後,我變成自認為惜福的小婦人。每每看見媽媽含在嘴裡的食物,隨便嚼兩下就吐出來,小女兒轉身成了小管家,叨念起這個近四十歲才生我的母親。後來只要媽媽看我在場,都會勉為其難地把口中的食物硬吞下去,或趁我不注意趕快用衛生紙包好菜渣。偶爾發現,也只好睜一眼閉一眼。
 
曾幾何時,我開始不敢咧齒大笑。因為本來應該排排站的牙齒,開始不聽話地脫隊,吊在上牙齦的齒好像越長越長,而下牙齦的牙齒有如喊「有」後,冒出頭的小兵;牙縫也越來越寬。總之,一開口露牙,就讓自己的笑看起來非常怪異,很像童話中的巫婆。於是不會笑,不敢笑,便成一樁開不了口的心事。 

曾幾何時,食物在我嘴裡,也開始隨便嚼幾口就囫圇吞嚥。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新飲食習慣,忍不住悲從中來:原來當年明明是擔心媽媽營養不良的好意,不懂自己為什麼要選擇碎唸媽媽沒有珍惜食物? 

十幾天前,一顆牙隨著晨起的第一口口水,滑落。
 
沒有痛、沒有掙扎,甚至也沒有任何一絲血跡,可是從口中取出掉牙的那一刻,心是崩落的。掙扎著告訴自己:「牙周病本來就會這樣」。 

心,始終無法平撫那份不告而別的傷感。
 
掉一顆牙,本是小事一樁,可仍然在心裡漩轉出一個渦流。
 
宣告自己的生理狀態來到初老,不管心理服不服氣,相信時間終會作好和事佬。可是需要多少時間,才能真正認清自己,接納這個階段和漸老的自己? 

習慣性清洗了那顆掉牙,存入這些年來一有牙齒掉落,就會收放的星砂罐裡。這樣的動作,承襲自媽媽。小時候媽媽總是會把我們掉下來的乳牙,保存在小玻璃罐,好像透過那樣的儀式,才算迎接我們的長大。而我保留這些逢缺不補的恒齒又算甚麼?是想告訴阿公和媽媽,我已經不只長大,還慢慢踏上這樣的人生之路?
 
每當無法迴避照鏡子,鏡裡映出自己缺牙的位置,彷彿可以聽見口風呼呼穿透黑洞,甚至錯覺以為聽見、看見誰,似阿公口齒不清的呵呵笑聲?媽媽用手遮掩著說笑的臉? 

啊!有一顆牙,在那天早上掉了。

那天之後,日常生活飲食總是懸念著,深怕搖搖欲墜的下一顆牙,太快,殞落……

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
No Response to "牙.祭"

張貼留言